视频记者俞金旻:做记者要心中有光,脚下有泥|记者手记
成为一名“专业”记者需要什么?极强的学习能力?能吃苦耐劳的精神?灵活应变的能力?
这次,我们选择从“记者”二字出发,区分领域,以某一类型记者为单位,了解他们深度根植于某个特定领域的职业现状,将会遇到哪些人,经历哪些事,又会遇到哪些难题……
以下是记者手记系列第二十一篇,我们采访了视频记者俞金旻。“视频”只是新闻的形式,作为一名报道突发新闻的记者,俞金旻不仅直播台风的凶猛,也直面过“劳荣枝案”等众多庭审现场;他曾就疫情与张文宏医生对话,也常和隔离区的老百姓们交流……
作者| 周书涵
编辑 | 杜锐峰
“今天外滩被我一个人承包了!”
两年前,《新京报》“我们视频”在线直播报道肆虐的台风后,记者俞金旻在网络上迅速走红。
这是他的第一次直播。镜头前,俞金旻十分从容淡定,甚至调侃起自己的吨位“12级风也吹不动”。心宽体胖,幽默风趣,网友因此戏称他为“台风专用记者”,俞金旻也欣然接受了这个称号。
“我觉得这是压力也是动力。很多记者同行问我是跑哪条线的,我会说台风是我的。”
为了保证报道内容的准确无误,俞金旻会从三四月份开始关注台风动向,查阅大量过往资料,为此他捡起了不少高中地理课本中的专业知识。而每当台风过境,他冲在最前线,以直播和视频的形式为大家展示台风的最新动态。
不知者无畏,2019年身穿一件雨衣、一双拖鞋,俞金旻就直接站在了黄浦江边,但随着经验增长,“还真的是越来越害怕”。2020年他和同事驱车前往报道海南台风时,就遭遇一棵树直砸汽车引擎盖,所幸当时有头盔的保护。
如今,他会穿好雨靴、防水裤、雨衣和头盔再“上阵”。“大自然的力量真的太可怕了,你只有把自己保护起来,才能为大家带来更好的一个台风直播。”俞金旻表示。
作为一名突发新闻记者,俞金旻不仅直播台风的凶猛,也直面过“劳荣枝案”等众多庭审现场;他曾就疫情与张文宏医生对话,也常和隔离区的老百姓们交流。
“选题我是来者不拒的。很多朋友说我没有选题时像行尸走肉,打电话有气无力;一听到明天要出一个差,或者突然要过去现场,他们说你整个人跟疯子一样,马上跳出来往前走。”俞金旻笑着描述。
入行五年,俞金旻对记者这个行业始终充满热忱。他把“触碰社会的苦痛,不让绝望的人流干泪水是记者的天职和使命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,并不断践行。
天下武功,唯快不破
Q:视频记者每天的工作流程是怎么样的?
当然最痛苦的还是取标题。首先,我个人是不太赞同做一个标题党,但碍于现在的互联网现状,不得不承认,自己也会有做标题党的时候。我觉得取标题还是要有增量,它不能太“平”,或者是与别人雷同,要从这个稿子当中最精彩的一部分中来提取。其次,可以先搜一遍各个平台,如果这个角度没有做过标题,可以写在副标题里面;如果你有一个独家的地方,或是你特别想表达的内容,这些都可以作为一个副标题来呈现。
A:我觉得这个就“直中要害”吧。在突发现场,拍到画面就是王道。拍摄突发事件的重要瞬间,或是采访事件的核心当事人时,把画面拍摄清楚,没有虚焦,能看清脸录清声音,这些是拍突发新闻中最首要的。之后如果你想要拍更加深层次的,那么摄像基本功肯定是不能忘的。但是在非常危急的情况下,能拍到、能拍清楚,这才是王道。
前段时间比较成功的采访——对话张文宏。我和同事为这次采访前前后后准备了将近半个月。其实整个采访很短,才只有40分钟时间。当时,张文宏医生刚开完会,我直接拉住他说:“帮帮忙,我在门口蹲了你一天了,我快饿‘死’了。”张文宏医生说他也饿,我接着说:“别,等你录完这个采访,我陪你一起吃饭。”最后我跟同事一起把他“架”进会议室,用一分钟的时间带好小蜜蜂后马上提问。后来张文宏医生开玩笑说,真就像“纪委”来了一样。
俞金旻和同事一起“抓”张文宏医生采访
这个搭建信任的过程需要1-2个小时。最简单的一点是称谓,要称呼得更亲切一点。其次,要小心措辞,要考虑到残奥运动员曾经受到的一些伤害,绝对不能出现“残废人”这类字眼。用词要同情人家,同时也要表达祝贺,“恭喜你女儿成为了中国代表队的旗手”;还要考虑到家长接受采访时的心理压力,因为她的孩子毕竟是为国征战,出于担心女儿成绩不理想的心理,她可能会畏惧媒体。这时你就要扮演一个心理疏导者的角色,帮助家长放宽心,告诉他们要坚信自己的女儿是最棒的,能走上残奥的舞台,能走上世界的舞台,就代表女儿在中国是最顶尖的,应该为孩子感到自豪。总之要不停地告诉家长这些内容,让她慢慢觉得,你一样也在为她的孩子祝福,从而慢慢建立起信任关系。
我一般是等休庭或者宣判完成以后,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出来,第一时间接过话筒直播。后面呈现的新闻视频是在直播结束之后重新进行“拆桥”,把直播中最精彩的部分以短视频的形式进行二次传播。
2021年,俞金旻在“郭美美案”庭审现场外围报道
卸下负担,随时代发展
Q:想成为一名视频记者,他需要具备怎么样的素质?
A:首先肯定是要有新闻人最基本的素质。在视听语言方面,在拍摄上、在视频化呈现上,要稍微有一些调整,从一个文字的记录者,转变成画面的记录者。
从一个文字记者转型为一个视频记者,从技能角度来说会很快。但是做新闻的一颗心以及跑现场的一颗心,这要养成其实是挺难的。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基本功或者是基本素质的培养,这才是做记者的本性。
2020年11月,俞金旻和海事局执法人员一起
在黄浦江水域“跳帮”临检
Q:这几年观众似乎更乐意看有直观画面的视频新闻,文字报道并没有过去那么被需要了。您赞同“视频新闻让社会更浮躁了”的说法吗?
还是看个人的选择吧。我个人还是挺爱看文字深度报道的,当我有空的时候,我可能会花上半个小时去慢慢地、细细地读,像《中国新闻周刊》《新民周刊》这种比较有深度的杂志。出版的杂志我感觉有一股油墨香,虽然我自己是做视频的,但平时还是比较喜欢看文字。我觉得文字可能会写得更深刻,能表达很多视频无法直观展示的内容,我挺敬佩这一方面的。
所以我们需要以正视的态度去探讨这个问题。短视频不是“妖魔鬼怪”,我觉得这就是时代发展的自然规律。也许未来短视频不火了,又会有“中视频”的出现。只要新闻人基本功不要丢,做新闻的初心不变,无论这个时代怎么发展,都可以去适应它、融入它,把新闻做好。
不要有任何负担,就随时代发展。看时代需要我们做什么。我觉得未来是需要我们成长为行业里的“特种兵”,什么都要会。
Q:那对比文字报道,您会不会觉得视频新闻的深度不太够?
“我们视频”有一个王牌栏目叫做“回到现场”。这个栏目的口号就是“回到新闻的原点,回到新闻发生的地方”。比如重走犯罪嫌疑人的逃亡路,或者重走案发路,用记者亲身体验的形式来告诉大家案发经过;或者利用三维地图、卫星图,包括虚拟AI等等技术来建模,让观众更加身临其境。
心中有光,脚下有泥
俞金旻
《新京报》“我们视频”记者
如果你还想听到哪些类型的记者的故事,
欢迎在推送下方留言,与我们分享!
唐卓雅、杜锐峰、邓雨洁
运营总监|胡世鑫
值班编辑|唐雨筠
推荐阅读
财经记者杜卿卿:从业近十年,始终珍视认识世界的自由 | 记者手记
调查记者邓全伦:不奢谈理想,但也不能忘记理想 | 记者手记
法制记者卢义杰:立于岗顶的弓箭手,行于谷间的侠士 | 记者手记
《界面文化》记者董子琪:知识分子不只有“学院”一种形态 | 记者手记
曾梦龙:文化报道的“精神气质” | 记者手记
文化记者郝汉:欣赏一切有思考力的表达 | 记者手记
环境调查记者刘旻:在无限接近真相的路上,用自己的方式维护自然 | 记者手记
彭奕菲:国际记者是帮大家“解渴”的人 | 记者手记
国际记者李理:穿梭在地球经纬线中写跨文化的故事 | 记者手记
财经记者:从零到一,也是正在进行时|记者手记
驻外记者朱宁:在中东寻找新闻理想 | 记者手记
环境记者杨凯奇:关心的不仅仅是环境丨记者手记
《财经》执行主编马克:“二十五年,整个世界天翻地覆”丨记者手记
社会新闻记者彭冲:没有理想的人“不伤心” | 记者手记
体育记者张朝阳:镜头之下,竞技场内外丨记者手记
财经记者:这里有一道专业门槛,但并非不可跨越 | 记者手记
战地记者陈聪:把战争最真实的一面剥开给人看丨记者手记
教育记者:走在一线,架起桥梁 | 记者手记
医疗记者:在专业理性与生命感性之间 | 记者手记
阿富汗战地记者余勇:做时代的记录者 | 记者手记
成为一名专业记者 | 记者手记
听说,有趣的人都关注了我们!